葡萄酒曾经是贵族的专利,后来成为高端商务人士身份的象征,现如今则成为大众共享的消费品。葡萄酒身价降低了,于是许多人开始不断的追求低价,而忘了一瓶酒背后的艰辛。
今天我们从酒农的角度来看看,一年四季,葡萄酒背后的辛勤劳作。
在寒冷的冬季,葡萄藤停止生长,进入休眠状态。休眠时,葡萄藤的新枝逐渐木质化,成为“母蔓”,葡萄树也会在其根部和枝干中贮存碳水化合物,为春季新枝生长提供能量。在这期间,如果气温过低,可能会导致芽眼死亡,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葡萄植株自身都会被冻死。种植者通过埋土等方式帮助葡萄藤保持温度,以顺利度过寒冬。此外,在葡萄树休眠期间,果农还会对其进行冬季修剪,以确定来年新枝的生长位置,为葡萄树下个生长周期的生长做好准备。
冰雪消融、大地复苏,酿酒葡萄树随之进入了春季发芽期,这个期间大概是3至5月间。气温上升至10℃左右时,树枝上开始长出嫩芽,树液开始运动,被锦毛包裹的嫩芽开始膨胀发芽(萌芽),随着天气一点点变暖,嫩芽长出绿叶,最后形成新梢。春季发芽期果农的主要工作就是掐掉多于的嫩芽和枝叶,这样可以使结出果实的各成分得到浓缩。另外,果农还要将精选后的枝叶固定在金属线上,调整树木形状。
葡萄藤萌芽后会不断抽枝长叶,约一个多月后,就会逐渐开花和坐果。进入花期的葡萄藤会长出一串串花序,在花序开始扬花时,葡萄树需要较高的温度、充足的阳光以及少雨或无雨的生长环境,否则授粉就会中断,最终导致坐果率下降,进而影响到葡萄的产量和质量。在葡萄藤开花期,葡萄种植者会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葡萄藤免受霜冻等极端天气威胁,例如在气温骤降时使用风机和加热器促进葡萄藤周围冷热空气流动;或是使用洒水器喷洒葡萄藤,这样水分在结冰时就能释放出热量,为葡萄藤带来一定的保护作用。
葡萄花经过授粉之后,会慢慢变成果实,这便是坐果。但并不是每一朵花都能长成一颗葡萄,未经授粉的花在坐果期之后就会掉落。如果未能成功授粉的花超过正常数量,就会造成落果。有时一整串葡萄会长有一些无籽且颗粒较小的葡萄,这种现象被称为成熟不均。以上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果实减产。
到了北半球的7月至9月、南半球的次年1月至3月,葡萄果实就进入了转色期和成熟期。转色期是葡萄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一阶段,葡萄的颜色开始转变:红葡萄品种的果皮由绿色逐渐转变为红色或紫红色,白葡萄品种的外皮则由绿色逐渐转变为金黄色。在转色期和采收期之间,葡萄果实会迅速膨胀,充满水分。随着葡萄逐渐成熟,其甜度会慢慢上升,而酸度会慢慢降低,果实的风味、糖分及单宁都会在这段时间积累。
一般情况下,北半球的采收期发生在9月至10月,南半球在次年3月至4月。当葡萄达到最佳成熟度时,酒庄便开始进行采摘工作,通过人工采收或机器采收将葡萄藤上的果实采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的最佳成熟度并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当种植者或酿酒师认为葡萄已经能够酿成他们所期望的葡萄酒风格时,就可以开始采收。此外,葡萄采收也没有确切的日期,取决于葡萄品种、气候条件和当地的天气状况等因素。
尽管葡萄树的生命周期很长,但是大多数酒庄会选择在树龄达到30至50年时重新栽种。一般情况下,将葡萄树拔除后,葡萄园的土地需要休耕(不种植任何植物)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来恢复地力。通常,幼苗在种植后的第三年才能结出果实。重新栽种的过程漫长,因此,种植者会谨慎地制定计划,以确保在任何时期都尽可能使最少的葡萄园处于闲置状态。